火热的六月,正值高校招生季,各高校开放日热火朝天。家长和考生在升学咨询中,频频提到一个火热的新词——新文科。
“学校的新文科建设如何?”
“文科专业怎么‘+’,发展前景如何?”
“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文科生有哪些要求?”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学科研究越来越多地打破壁垒、交叉兼容,新文科就是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融合”的一个创新改革。
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校园开放日暨招生咨询活动现场 摄影:黄俊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202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广东共有来自13所高校的39个项目入选。目前各高校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以此推进文科教育真改、实改、新改、深改,从传统文科到新文科的“进化”日趋彰显。
“新”在兼容
当许多人刚开始了解“新文科”这个词的时候,暨南大学“新文科经济学拔尖人才计划”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快要毕业了。
“00后”姑娘韩伟琪是该计划培养的首批学生之一,也是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大四学生。她目前已经拿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硕士的Offer,最近忙着毕业论文和答辩,论文题目是《不平等问题以及环境经济学》,涉及经济学、环境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支撑。
“从我2020年入学并加入学院的国际化创新班开始,我们的学习体系就是‘经济+’模式,英语是基础,还会学习数学甚至人工智能等最新知识。”韩伟琪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文理兼容的研究能力,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顶尖学术大家来讲课,这都让学生在升学深造和就业中更有竞争力。
这样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拔尖人才”上,截至目前,该学院有9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了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多名毕业生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兼容
“我们常说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关注的是像气候变化、收入不平等、人口老龄化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的研究就是要从遇到的问题出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打破文和理的界限,为我所用。”该学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有丰富的跨界研究经验。他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不仅是经济学,所有文科、理科,最重要的都是不要与社会脱节,要走出象牙塔,和外部世界产生更为密切的互动和交融,才有“经世济民”之用。
因此,该学院本科阶段全部实行专业导师制,鼓励学生尽早开始自己的科研探索,2021年学院课题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经济学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进一步探索。
从经济学原理到计算机科学,从统计学到社会心理学,学院在培养学生上致力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参与广东千村调查项目、海外暑期研究项目,沉浸式体验经济学研究。
这也只是暨南大学新文科建设的一个缩影。暨大作为一所文科特色见长的高校,其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院、翻译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都在新文科建设上大力迈步,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协同育人实践。
“文”以赋能
6月28日下午,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的“院长下午茶”时间,院长王方方教授和学生们一起畅谈,从ChatGPT到Sora,从机器人到算法,学生们抛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哪些专业、哪类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更大?”“数字时代的人文学科将走向何方?”
王方方端着奶茶,对学生们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他认为:“在数字时代,更加需要的是一种作为通识教育的文科。我们要把准时代脉搏,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近年来,国家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则建起了几个颇具理科特色的实验室。
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的“院长下午茶”
该学院重点培育并立项了“智能机器人与算法演化”实验室,同步打造了企研数据技术公司联合建立的“数据治理与交易仿真”实验室,以及“数字经济DAO”实验室等,通过实验室平台支撑产学研集约、高效产出。
“数字经济是新文科的重要体现。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数据思维与数商竞争力为导向,我们构建了以数据价值链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王方方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数字经济学作为学校优先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已于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2021-2025年)重点建设学科。
然而新文科在进化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新”而轻视了“文科”。“文”始终是学科的立身之本。
“数字经济学科建设要遵循新文科的育人理念,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文科的价值引领功能,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数字经济时代正确价值观又有数字经济和管理专业能力的时代新人。”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邹新月在撰文中指出。
广财数字经济学院将继续以“文”赋能,以提升“数商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持续建设数字经济“商技融合”特色专业,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数据×产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
“科”际交融
发展新文科的本质是紧跟社会变革,但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并不只有新技术这一个维度。
一个周五的午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音乐学院老师演奏的施特劳斯《明晨》旋律中,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尹树广教授,谈起了关于“旷野之上”的生命哲学:“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人们需要不断地反省与思考,才能够取得进步和提高。”
这是华南师范大学正在举行的一个系列学术活动,名为“华师乐集”。音乐学院每期邀请一所文科学院参加,用音乐结合其学科的特点和内容进行阐述,吸引了不同学科的学生参加,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校园开放日招生宣讲会现场 摄影:罗昊
“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为文明之人,文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文科建设首先是推进文科内部交融,然后是推进文科和理工科的交融,最后是推进文科和外部世界的交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先哲教授分析,一方面数字社会带来的技术变革将会为文科提供更强的工具,而另一方面又因技术变革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文科参与其中并提出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
华师近年来通过顶层设计助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范式。学校发挥心理学A+学科优势,以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为核心,推动文理交叉,组建“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同时推动心理学与经济学、语言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融合,组建“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实验室”并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组建“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汉语学习与国际推广重点实验室”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和学科交叉建设,推动现有文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记者观察发现,华南理工大学整合以理工科见长的多学科复合优势,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推动文工、文理、文医交叉;华南农业大学启动跨农科专业优势的发掘和提炼,开展以新文科建设为理念的专业建设与创新实践……“科”际融合成为新文科建设最突出的趋势,改革创新成为新文科的“进化”路径。
越进化,越融合,越开放。新文科也将在这样的改革中,进一步转型蝶变,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思想和智力支持。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杨洋
【实习生】苏沛钰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冰青
【文字校对】潘经春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