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不像今天,有那么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方式,起码在隋朝之前没有。春秋战国的时候,能否获得重用或成功入仕,主要看两个标准:血缘家世和处世品性。血缘家世是决定入仕为官的起点,处世品性是决定入仕为官的终点。一个好的血缘家世,基本上告别了食不饱、寝不暖的贫困生活;一个差的血缘家世,意味着你的起点很低,要吃相当多的苦头才能拥有寻常世家子弟拥有的基础地位。当然,有些东西也不是绝对的,而是说几率,很有可能会这样。春秋战国,宽松的为官制度,导致一言便可为官的现象出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受益于此,不仅仅是世家子弟。
晏子其人
晏氏,名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晏子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是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位姜子齐国君的人,算是三朝老臣。天下人皆称晏子是管仲第二、造就齐国霸业的第二人。晏子发父亲是齐国上大夫晏弱,其父晏弱离世后,晏子名正言顺按照“世卿世禄制”继承父亲上大父的官职。晏子因公正俭朴、勤政爱民得到齐人尊重。晏子贵为大国齐国的宰相,却吃饭不上两道肉食菜,妻妾不允许穿丝绸的衣服。朝廷上下的人都很尊重他,晏子为相执政齐国,有着一套自己的特点: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因此天下诸侯都因齐国的焕然一新也仰慕晏子,听闻晏子的贤能之名。
车夫与妻子
《史记》记载了晏子为齐国宰相时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晏子为宰相,坐车外出,车夫妻子在必经之地从门缝里偷看车夫丈夫。车夫为宰相驾驭车马,头上顶着大伞太阳遮不到,车夫神气十足、得意洋洋地挥舞着马鞭赶着四匹马车,好不威风,好似一个得胜的将军。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一天事毕,妻子便向车夫提出离婚申请(当时不像后世那般,妻子是有权向丈夫提出解除婚姻关系的)。车夫很茫然,一日辛劳赶车归来,妻子突然提这要求吗?难道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作为宰相的车夫不够威风吗?
车夫不解,向妻子询问原因,不曾想妻子说出一番大道理: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晏子身高不足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闻达于诸侯。今天我观晏子出行,思想和志向十分深沉,一直是一种身居人下的谦卑态度。而你呢,身高八尺,不过是人家晏子的车夫,神态却满足倨傲,所以我才向你请求离婚。离婚肯定是不会离婚的,妻子只是做做样子,希望车夫改正;车夫若是听懂改正了,自然不会离婚。
此事过后,车夫开始谦虚恭敬起来,不复从前的骄傲得意。久而久之,晏子发现这位车夫的改变,感到十分奇怪,这是怎么了吗,便主动向车夫询问,车夫哪敢隐瞒,将事情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全部说出。晏子一听,车夫身份低微,却善于听从善言,是个可造之才,遂推荐他做了大夫。大夫是春秋时期一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一步登天即是如此。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晏子也曾遇到过
晏子为何会因为这件事对车夫另眼相看呢,因为晏子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事,他与车夫有着一个共同的优点:知错能改。某种程度上说,晏子认为车夫是与自己一样优秀的人,为官一定不差。那么晏子经历过什么呢?越石父,齐国贤人,不知何缘故被囚禁。晏子一次外出遇见,便伸出援手,用一匹驾车的骏马将其赎出。晏子将越石父带回家后,不与之告辞,久久不出,越石父大怒呼喊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听闻匆忙赶出来询问怎么了,越石父回答: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不礼待越石父,越石父认为这样过着与在牢笼中一样的。
幡然醒悟的晏子知错能改,立即将越石父请到屋内,作为贵宾招待起来。这件事,是不是与妻子训斥车夫那件事的结果是一样的,两人不怒不躁,都进行了改正,晏子欣赏车夫这一品质,所以选择推荐。知错能改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者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史记》
宰相车夫晏子石父齐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