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这句话是韩非子所说,意思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官员兴起,猛将一定从普通士兵中选拔。比喻国家在选拔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纵观中国历史的兴衰,其实是人才使用的兴衰。如果一个国家使用人才,谈出身门第观念,讲裙带关系,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会让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一辈子难以施展才能,造成人才荒废和浪费。另一方面,无才无能之人靠裙带关系上位,而上位后又担任不了重任,势必误国误民。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在于人才。秦孝公接管秦国后,颁布《求贤令》,让不少人动心前往,步步追随。比如文官商鞅、张仪、李斯、吕不韦、魏冉、范雎等,猛将蒙骜、李信、王翦、白起、司马错等等。而山东六国,只重用本国贵族,直接委任高官,民间有才学之士,最多当贵族客卿,还没成就事业就被杀害。所以,秦成功灭六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是人才。
又如汉高祖刘邦,用人不看出身看才干,故能兴。如,张良出身没落贵族,周勃是吹鼓手,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还有拿破仑在选拔将领时,摒弃传统的以出身贵族中择人观念,他认为,“每个士兵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故能其成大业,创造一系列军政奇迹与辉煌成就。
综上,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论任何社会和时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得民心”之关键核心,莫不过于得人才之“心”,识人才用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韩非子王之道秦国于州部人才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