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大连多名樱桃种植户反映,因使用私人调配的“授粉药”导致自家樱桃大批量减产,损失惨重。
种植户口中的“授粉药”,又叫樱桃坐果剂,是一种植物激素和营养元素组成的混合药剂,使用后可以刺激樱桃无需授粉直接形成果实,并使樱桃膨大,提高樱桃树产量。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不少商户、农户私自调配樱桃授粉药后售卖,更有流水线生产的小作坊通过网络销售私配的授粉药,其所生产农药瓶身标签上未标注农药登记证号。而调配授粉药的原药料,也存在标注与备案不符的情况。
依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表示,我国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只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许可后,相关企业才能进行农药生产,“个人批量生产这些农药,而且对外进行销售以及经营属于违法行为。”
3月14日,记者将相关线索及证据举报给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目前,大连市农业农村局执法队正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查处。
━━━━━
使用私自调配的授粉药后,樱桃树减产
2月下旬,大连多名种植户带记者看了他们受“药害”的樱桃树。
瓦房店市一樱桃大棚里,大部分樱桃树果子稀疏,树下铺了一层黑色落果。与之不同的是大棚里两棵正常结果的树,一簇有二三十颗果子。
▲左侧为用了私配授粉药的樱桃树,右侧为用正规授粉药的果树。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摄
种植户张伟(化名)向记者介绍,果树出现不同结果情况,是因为用了两种不同的授粉药。正常树用的是农资公司的授粉药,出问题的果树用的是私人调配的药,是张伟从另一位种植户手中购来的。
大连市普兰店区,李清(化名)家的大棚中400多棵樱桃树的花枯萎发黑,“被‘烧死’了。”果柄也比正常的更细,果核又黑又小。李清介绍,今年果树开花之后,他用了农资店私配的授粉药,隔十几天后,再次重复用药。这批树2023年产值80多万元,“今年损失近半,已经没办法补救。”
▲左侧为正常樱桃花,右侧为用私配授粉药后的樱桃花。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摄
记者拿到了二人所说的授粉药,从外观看,它是由矿泉水瓶罐装的褐色或黑色液体,瓶身没有任何标签和标识。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生产企业应申请农药登记、农药生产许可证,经营者应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需要有与所申请生产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厂房、设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人员、仪器和设备等。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未附具标签的农药,应当按照假农药处理。
记者在当地买到的某品牌正规授粉药方案,由五样原料药组成,包括赤霉酸、对氯苯氧乙酸钠、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氯吡脲、萘乙酸。每种药独立包装,包装上有配制方法和使用说明,其中均显示几种药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植户买来的私配樱桃授粉药。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摄
其中几位农户带领记者找到今年卖给他们授粉药的刘某。
瓦房店市的刘某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种植户,也是农资经销商,自称干这行13年,从没出过问题,“今年翻车了”。他卖给了15家农户,全部出现问题,“赔都赔不起”。
刘某表示,药是他私自调配的,主要原料是“920农药”(赤霉酸),加上一些调节剂,“主要配料跟往年没有区别,但其中一种换了。”他猜测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药出现问题。
刘某告诉记者,去年,他购买原料农药的成本只有6000元左右,配出的授粉药卖出价是100元一套,一共卖出400多套,收入4万多元。
为何私配的授粉药会导致减产?辽宁省农科院果树所张琪静研究员分析称,自制的药在剂量上容易掌握不好,“我们提倡小剂量、少次数地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如果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反而会抑制樱桃生长。”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樱桃团队负责人聂国伟表示,气候、植物栽培条件、药物配制比例等都会影响授粉药的施用效果。“比如今年连阴天比较多,影响到药的发挥,会造成减产绝收等严重后果。”
聂国伟表示,目前,国内没有授粉药配制的行业标准。
━━━━━
“黑作坊”批量生产授粉药
记者暗访发现,大连多地存在个人、农资商店、小作坊私自调配授粉药并出售的情况。
大连金州区一名农户在家中卖授粉药,记者在其家中见到成箱的没有外标签的药,店主建议记者先买两套,一共4瓶,共计200元。而农资店中正规的授粉药一瓶大约贵出二三十元。
瓦房店一家农资店店主张某售卖一种名为“霸气樱桃哥”的授粉药。他告诉记者,授粉药是他自己兑好的,不会有问题,“要是有问题能卖到现在吗?”店铺没有开门,记者根据店铺招牌上的电话,找到店主张某后,张某让记者到指定地点拿药。
在普兰店区“大连鑫烨农资有限公司”农资店,店主李某称,在他那里只能成箱拿,有人最多拿10箱。
记者发现,店里售卖的私配授粉药带有包装,看起来和正规农药相似。但其外层粘贴的“包装”上没有任何农药登记、生产许可证号和配料表,记者查询后发现,其登记的生产厂家地址也不存在。
在普兰店区南山路上,记者找到了一家“黑作坊”,批量生产授粉药。
该作坊位于临街商铺,但外面无任何商铺标牌。记者进入铺面后看到一间茶室,茶室旁有一道暗门,暗门外用不透明的帘子遮盖,拉开帘子才能看到作坊全貌。
暗门内是一道生产流水线,各类机器正在运转中,地上堆满了调制授粉药的各类原料和包装瓶,有工人正准备往瓶子上贴“标签”,整个屋内充满了刺激气味,而正在进行生产的工人们身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黑作坊”里的私配樱桃授粉药生产线。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摄
记者观察,该作坊没有营业执照、农药生产许可证书等正规生产农药所需的证件,所生产农药瓶身标签上也未标注农药登记证号、农药产品标准号。
工人介绍,“这里开了将近二十年了”,得知记者要买药后,打电话叫来了老板娘。
老板娘向记者表示,自家生产的这些药不在线下销售,“基本上都是网络销售,往省外发的。”
随后,记者在网络平台找到老板娘所说的网店名称,在沟通中,客服称,店铺每年发货5万多套,批发价100元一套,零售150元一套,“我家是源头,很多家都在我这里拿货。”
记者从网上购买到该作坊生产出的樱桃授粉药,其外观与正规农药类似,外标签上带有使用说明等,但并没有成分、农药登记证号。
▲作坊生产的樱桃授粉药。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摄
《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农药经营者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不得在农药中添加任何物质,不得采购、销售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农药。
记者调查发现,小作坊、农资店、农户等自行调配并对外售卖的授粉药,没有任何规范的原料配比或安全评估,原料来源也存在标注与备案不符的情况。
据普兰店一位知情人介绍,当地调配“授粉药”大多会用到一款名为“防落素”的原料。记者从知情人处获得此款“防落素”,查询发现,其生产厂家为辽宁丹东市红泽农化有限公司。
该公司官网显示,“防落素”是一种提高坐果率、促进植物增加产量的植物激素。此款“防落素”产品包装盒上写有“高效安全的植物激素”字样,记者查询包装上的登记证号后发现,该登记证号对应的农药是一种“低毒的有机铜杀菌剂”,主要功能是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农药生产企业不得在农药的标签中标注虚假、误导使用者的内容。
━━━━━
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农药涉嫌违法
当地为何存在私配授粉药情况,张琪静研究员表示,私配授粉药有市场,是因为“种植户长时间使用私人调配的药,已经形成风气,大家受益了,一时也很难接受正规的药。”
近几年,张琪静也在通过讲课、指导等方式,向农户普及正规厂家生产的、成分明确的授粉药,“但一些人出于挣钱的目的,不把这些介绍给别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宝刚表示,“私自调配授粉药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利益因素在里边,需要把这种私自生产销售行为遏制住,不能说谁都可以配这个药。”
王宝刚表示,授粉药的私自调配销售会牵涉到食品安全的问题。“正规厂家生产的授粉药是没有问题的”,他表示,授粉药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以往的研究,使用生长调节剂后,果实内部会进行代谢,到果实成熟时,药含量水平已经达到比较低的状态,但私配药容易出现激素过量的情况。
针对私配农药涉及的法律风险,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表示,我国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只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许可后,相关企业才能进行农药的生产,“个人批量生产这些农药,而且对外进行销售以及经营属于违法行为。”
《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或者生产假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月14日,记者将相关线索及证据举报给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目前,大连市农业农村局执法队正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查处。
来源丨新京报
编辑丨农财君
声明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